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加大债券市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持力度!

加大债券市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持力度

时间:2025-07-06 18:50:44 来源:苍松翠柏网 作者:知识 阅读:736次

生物多样性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交流的债券重要议题。2022年12月15日,市场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向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对生的支度《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物多“我们应该携手努力,样性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持力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债券”12月19日,市场各缔约方代表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对生的支度该框架将指引国际社会携手遏制并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物多推动生物多样性恢复进程,样性共同迈向2050年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保护

促进债券市场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持力债券市场可以填补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资金缺口。根据专家预测,债券到2030年,每年支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金需求预期将达到7000亿美元至1万亿美元,投资缺口高达80%至90%。填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需要在更大范围调动社会资本,发挥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作用。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绿色市场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近年来绿色资产的兴起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完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资产价值日益凸显,为金融业拓展新业务带来机遇。欧盟发布的报告1提出,预计到2050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所带来的全球商机累计可达2万亿美元至6万亿美元。三是生物多样性绿色债券目录的开发能够助力风险防控。明确绿色债券目录的支持范围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防范相关风险。据世界银行估计2,野生授粉、海洋渔业食物供应和原生森林木材等特定服务的崩溃,可能导致到203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下降2.7万亿美元。

要加大债券市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持力度,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优化完善生物多样性绿色债券目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现有20个生物多样性相关项目。建议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目录,将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绿色债券原则》中“气候智能农业投入”项目、《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中“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项目纳入绿色债券目录中。

二是明确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指标要求。建议参考国内外经验和中债绿色指标体系,设置生物栖息地面积、入侵/ 有害物种削减量、生物物种保护量和生物保护量4个定量指标,并设置“项目环境效益描述”定性指标,以反映难以量化的环境效益信息。

三是完善细分项目的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建议对应现有的绿色债券目录,按照规范性、兼容性、简洁性、完整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细分项目构建环境效益指标体系,从而全面、系统、简明地反映债券募集资金所投项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环境效益贡献。

四是完善涉及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益数据库。鼓励发行人按照中债绿色指标体系披露涉及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益指标,完善环境效益数据库。助力市场相关方在数据库的支持下更好地识别债券募集资金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环境效益,推动社会各方共同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金融基础设施也在积极开展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探索。2022年,中央结算公司应国际金融论坛(IFF)邀请加入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关系,成为首家加入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关系的金融基础设施。中央结算公司持续加强与金融同业的交流合作,丰富监管支持和市场服务职能,将绿色金融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领域的研究及业务工作进一步拓展至生物多样性领域。

注:

1. 详见欧盟发布的报告《我们的生命保障,我们的自然资本: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2020》。

2. 详见世界银行主编的报告《大自然的经济理由》。

◇ 本文原载《债券》2023年1月刊

◇ 作者:钟言

◇ 编辑:马赛 印颖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竞逐首年3000亿元个人养老金市场,各路机构“开卷”了
  • 山东临沂:疫情防控工作失职失责 6人被问责
  • 光大银行被通报:未按《投诉办法》统计、报告和披露投诉数据
  • 证监会就《证券期货业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一张图:交易品种枢纽点+多空占比一览(2022/11/22周二)
  • 泽连斯基:与丹麦外长进行了实质性会谈
  • 美国第一季度雇佣成本增幅超过预期
  • 美媒唱衰中欧关系:中俄走得近 欧洲转向日本和印度
推荐内容
  • 周亮:加快构建与国际相衔接的金融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 兜底式增持倡议下股价涨停 星期六创下上市以来最大亏损
  • 长江证券2021年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投研竞争力、综合实力再度夯实
  • 全球首针!奥密克戎疫苗临床试验在杭州接种
  •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 医药产业多举措保研发、增产量、促流通,有企业已进入第二批“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