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手术不是梦:国际空间站将在2024年展开手术机器人测试
一台名为“MIRA”的太空外科手术机器人将于2024年登上国际空间站(ISS),并在微重力环境下展开手术模拟测试。手术术机或许在不远的不梦将来,类似的国际机器人就可以在深太空进行远程自主手术了。
MIRA的空间开手全称是“Miniaturized in vivo Robotic Assistant”,即“小型活体机器人助手”。年展此前,器人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测试研究人员获得了美国能源部“既定的促进竞争研究计划”(Established Program to Stimulate Competitive Research,EPSCoR)所提供的太空10万美元奖金,用于开发这款手术机器人。手术术机在未来,不梦这项技术可以为宇航员在远离地球(比如执行飞往火星的国际任务时)的情况下提供外科手术解决方案,以应对紧急的空间开手医疗事件。
不过,年展在2024年登上国际空间站之后,器人MIRA首先要接受相关的测试,这些测试将在一个微波炉大小的实验箱内进行。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一系列无需医生或宇航员指导的自主测试,来微调该机器人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手术操作,这些自主测试包括切断绷紧的橡皮筋,以及模拟手术动作推动串在电线上的金属环等。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工程学教授谢恩·法利特(Shane Farritor)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是这项研究的长期支持者,作为这项努力的成果,我们的机器人将有机会登上国际空间站。”据法利特估计,MIRA可能还要50至100年才能独立开展手术。就2024年的测试而言,其目标并不是该机器人的自动化水平,而是在微重力条件下对其操作能力进行微调。
MIRA机器人重量约为0.9千克,呈纤长的圆柱形,底部具有两根可移动的操作臂,末端配有抓取和切割的工具。在进行真正的手术操作之前,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和微调工作。接下来的一年里,法利特和他的团队将为MIRA编写定制程序,配置各项参数,使其能够在标准化的空间站实验箱内进行测试。他们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极端条件测试,以确保MIRA在太空中能按预期运行,并且在发射过程中安然无恙。
在之前的测试中,外科医生已经成功使用MIRA进行了结肠切除手术。在另一项测试中,一名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成功对MIRA进行了远程操控,在距离手术室1448公里的地方完成了模拟手术任务。
MIRA是由法利特参与创立的初创公司Virtual Incision开发的,自2006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已经吸引了超过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太空手术会面临哪些问题?
在2018年6月19日发表于《英国外科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应对太空外科手术中漂浮的传染性体液?根据这篇名为《太空中的外科手术》(Surgery in space)的综述论文,逃逸的血液、尿液和粪便仅仅是宇航员在太空外科手术过程中面临的众多复杂问题的一小部分。
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和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院的研究人员梳理了60年来的学术文献,对太空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进行了最全面的汇总。“在漫长的太空旅行中,未来的宇航员或殖民者将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常见病症,”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新的病症可能会由长期失重、宇宙辐射暴露和创伤等引起。”至少就目前而言,人类对于处理这些问题还毫无准备。
太空中有很多东西可以伤害到宇航员,但目前并没有多少处理这些危险的方法。研究人员在综述中写道,目前国际空间站上处理突发医疗事件的方法包括尽快将宇航员送回地球。如果是在火星上,返回地球进行治疗显然并不现实。根据计算,即使在最佳条件下,前往火星的旅程也需要大约9个月时间。让地球上的医生通过医疗机器人实施远程手术同样不是个好主意。“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距离是7820万公里,意味着任何地方的无线电信号通讯延迟都在4到22分钟之间,”研究人员写道。
如果在太空中有进行手术的必要,就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人来亲手完成。这本身也会带来问题。现有航天器的存储空间过于狭小,无法容纳一家小型医院所拥有的一切。“携带处理每一种太空病症所需的设备将是不可能的,”研究人员写道。以往的研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3D打印。与其发射携带所有已知医疗工具的飞船,不如建立一个数据库,将所有医疗工具的3D打印模板囊括进去。通过这一方法,宇航员医生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打印出所需的工具。
外科手术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为了对抗飞船上的微重力环境,患者必须忍受身体被限制住。在患者被固定住之后,从开放伤口里渗出的体液将是另一个更加棘手的挑战。“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血液往往会聚集起来,并且在器械的破坏下形成圆珠状的液滴,”研究人员写道,“这些液滴会从身体表面漂浮起来,并散布在整个舱内,带来的潜在的生物危害。”
更糟糕的是,在病人被固定住时,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病人的肠道无法固定就位,可能会漂浮起来并靠在腹壁上。这会增加病人肠道在手术过程中被意外切除的风险,肠胃细菌也可能逃逸到病人体内和飞船环境中。避免血液和其他体液污染的一个方法是,将病人置于一个与飞船其他部分隔离的“密封舱室”内。研究人员称,这种舱室或许可以做成特制的“创伤救治舱”(traumapod)形式,这是一个密封的医疗舱,设置在未来飞船的内部。
(责任编辑:百科)
-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22日消息,日本新任总务大臣松本刚明当天被日本共产党机关报曝光存在政治资金问题。据报道,松本刚明的个人资金管理团体存在筹款集会门票超售行为,售出量大幅高于会场可容纳人数。此行为涉嫌违反 ...[详细]
-
上海电力月投5.24亿两度出海收购 盈利回升上市20年分红53.7亿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长江商报一个月两次在匈牙利布局新能源,600021.SH)加速出海。2月1日晚,上海电力公告,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以不高于3789万欧元约2 ...[详细]
-
敖德萨地区断电,乌全境响起防空警报!梅德韦杰夫:美提供更多武器意味着“乌全境燃烧”
每经编辑 张锦河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月4日,据塔斯社报道,乌克兰全境均响起防空警报。当地时间2月4日,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指示乌能源部在24小时内将现有的所有大功率发电机运往敖德萨。什梅加尔称敖德萨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长江商报在经历两年亏损之后,300068.SZ)业绩终于实现逆转。1月31日晚间,南都电源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预计实现净利润2. ...[详细]
-
不出地铁站,就能在早餐车买到热乎乎的包子、烧饼和粥等早餐,还可以提前在手机下单,现场取餐。最近,在北京地铁双井站E口内,一台数字化早餐车准时出现在地铁站内,为出站上班的乘客提供早餐等食品,让“一刻钟便 ...[详细]
-
记者 | 李京亚二十年前的年轻谷歌正处于对弈微软的位置上:彼时,微软财大气粗正值巅峰,谷歌开始研发非搜索业务,用一系列在线服务产品对微软形成合围,也刺激了微软全力把握互联网时代浪潮,不断超越自己的过去 ...[详细]
-
有公司7天收入7000万,《满江红》《流浪地球2》《深海》背后还有哪些公司赚了?
热闹的春节档以影史第二的成绩收官,资本也陆续交出自己的成绩单,相继公布业绩预告和票房公告。靠《满江红》7天收入7000万的300251.SZ),2022年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3亿元-7 ...[详细]
-
外盘头条:英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至4% 暗示加息周期接近尾声 欧洲央行加息50基点 准备下月以同样幅度上调利率
全球财经媒体昨夜今晨共同关注的头条新闻主要有:1、 2、 3、4、5、 6、英国央行将利率上调0.5个百分点,并暗示30年来步伐最快的升息周期可能接近尾声。以行长安德鲁· ...[详细]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于11月21日至23日在金融街举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演讲时表示,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支持是比较有力的。受疫情、外部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和下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作为A股为数不多的几家旅游行业的上市公司,(002159.SZ)或最终落入国资手中。2月3日晚间公告显示,2023年2月3日,控股股东武汉当代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