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规划养老 太早了吗?
原标题:个人养老报表4 | 90后规划养老,后规划养太早了吗?老太
转眼间,90后们都已加入了“奔三”、后规划养“奔四”大军,老太大家发现,后规划养养老的老太问题常上“热搜”,听起来养老似乎还比较遥远,后规划养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准备和规划呢?老太现在开始早不早?
复利效应的存在,让答案更加坚定直接,后规划养四个字:
越早越好,老太通过社保缴费积累,后规划养
领取更高养老金,老太需要“尽量更长的后规划养时间”
按现行制度,无论是老太参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还是企业年金,养老金领取水平同缴费年限完全成正比,后规划养缴费年限越长,领取养老金水平越高。要领取更高的养老金,需要尽量长的缴费年限。
实现品质养老,
达成财富储备目标,需要“尽量更长的时间”
开展养老储蓄的本质是将人们生命周期内的收入进行重新分配,也是将高收入年龄段的部分消费转移至退休后。我们曾测算过,对普通工薪阶层而言,要实现品质养老所需资金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尽量不影响当前消费的情况下,“小步早走”开展积累,达成目标,需要更长的时间。
提高养老储备投资收益,
让养老再无后顾之忧,需要“尽量更长的时间”
你无法预测,养老储备金开始启动多元配置时,资本市场是有幸处于“遍地黄金”的底部区间,还是不幸立于风险积聚的牛市顶点。因此,我们需要用时间、耐心和科学的配置策略来平滑波动,力争穿越牛熊;我们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利用复利效应“滚雪球”,在退休前积累更高的投资回报,摘下富有魔力的“复利之花”!
复利+时间 推迟1年“代价”也不小
对于尽早启动养老储备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个人理财行为,深层次看是一场理性和非理性认知的“较量”。
养老储备是一项比较特殊的经济决策,决策需在人生早年做出,但结果直到晚年才显现。从人们做决策心理看,推迟做出困难的决定,会感觉更舒服,尤其是在做一些无法立即带来回报的决策(如启动养老储备)时,很多人没有自控力,甚至永久拖延。
不仅如此,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对近期的风险(如疫情)会更加敏感,对远期潜在风险的反应则比较迟钝。这样,“奔三”、“奔四”的年轻人,常会会陷入似乎“道理都懂”,但无法克服心理弱点,在“精神内耗”中慢慢吞噬了时间赋予的机会和价值。最后导致看似遥遥无期的养老储备,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拖延陷阱”,当未来发现储备不足,想纠正错误时,已无法挽回。
90后们可能也会想:“我还年轻,只拖1年甚至5年再动手也不迟啊,似乎影响也不大?”
但是,实际上,正是因为复利的存在,会导致差别很大!
我们来做个测算:
假设小王计划每年年末固定为养老储备12000元,直至60岁退休。
小王从25岁当年年末开始,或者只晚1年从26岁开始,亦或拖延至30岁、35岁“奔四”了再启动。最终累计储备额差别是巨大的(见下表)。
表:不同收益率水平下累计养老储备额(万元)
注:数据进行了四舍五入处理。收益率仅为模拟测算使用,不预示未来。
可以看到,哪怕只晚1年启动养老储备,开始进行投资配置,每年投资收益率同样是5%,到60岁储备积累额就会相差7万元,如果投资收益率提高,储备额差距会更大。
同样按5%年收益率进行假设,如果晚10年,拖延至35岁再启动:最终储备额会将减少54万元。如果投资配置得当,期间年收益率可提高到8%,最终储备额差将减少129万元。
富达国际和蚂蚁财富2021年10月联合发布的《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已经开始为退休储蓄的群体中,年轻一代(18-34岁)受访者开始长期储蓄的平均年龄在31岁;而35 岁及以上人群开始长期储蓄平均年龄为43 岁。从调查数据看,目前大家为养老做准备的起步时间较晚,根据上面的测算,将比较明显地影响养老金积累,进而影响养老生活品质。
小伙伴们,不要让短视和漠视侵蚀未来的生活质量,养老理财规划的启动时间越早越好,开始提取的时间越晚越好,这样储备积累的规模会更大,更能够充分享受复利效应。
用远见和定力,克服心理弱点,理性认知,提早准备,坚持下来,让决定养老储备时间、养老储备总金额的主动权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上数据来源于易方达投资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时尚)
-
本报讯 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行为,防止不当利益输送、风险集中、风险传染和监管套利 ...[详细]
-
连收4张罚单!未独立开展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申万宏源与蚂蚁财富合作投顾业务违规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因与蚂蚁财富合作开展的线上投顾业务违规,证券及三名相关负责人被处罚。据上海证监局网站3月22日消息,申万宏源证券与蚂蚁财富上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 ...[详细]
-
来源 | 新浪财经、苏宁金融研究院以数据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的一次产业革命。以支付功能的在线化为例,近年来移动支付领域的“脱媒”给银行上了生动的一课,即使是全国性的大型银行,面对互联网 ...[详细]
-
华大单细胞技术助力获得人类体外诱导全能干细胞登上Nature
新浪科技讯 3月22日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的研究者,通过体细胞诱导培养出了类似受精卵发育3天状态的人类全能干细胞,这是目前全球在体外培养的“最年轻”的人类细胞,是继 ...[详细]
-
中国网财经11月22日讯 在11月22日上午举办的2022年论坛年会“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论坛上,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就如何全面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表示,应构建起儿 ...[详细]
-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叶峰 在国泰基金管理公募产品超过7年的明星基金经理杨飞,要离职了。今日,国泰基金公告,国泰估值优势混合、国泰中小盘成长混合的基金经理杨飞因个人原因离任,离任时间为3月22日 ...[详细]
-
3月22日美股盘前,HUYA.US)公布了其2021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财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该公司总净营收为28.09亿元人民币,下同),上年同期为29.90亿元,同比下降6%;归属 ...[详细]
-
不少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合规意识比较弱,对国际通行的惯例、法律法规了解相对欠缺,从而因合规问题产生经济损失,交了“学费”。虽然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外贸”了,中基宁波集团董事长周巨乐却在近期的一场座谈会 ...[详细]
-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张辛欣)多措并举夯实工业经济回稳基础、分业施策强化重点产业稳定发展、分区施策促进各地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21日联合印 ...[详细]
-
日前,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宝能系相关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公告中,提及其董事长姚振华“下落不明”的情况,引发不少关注。22日,相关公告已经撤销,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姚振华接受央视财经记者采访并对此进行了独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