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环球连发两份员工持股计划背后:一年前豪言成“亚洲第一医美品牌”,如今医美占比不足总收入7%
华夏时报记者陶炜 葛爱峰 南京报道
由于在一个月时间内连推两份员工持股计划,苏宁收入在10月28日收到了深交所的环球豪关注函。
两份员工持股计划中,连发两份苏宁环球都对生物医药科技板块设置了单独的员工医美条件:哪怕公司业务整体表现不佳,只要生物医药科技板块增长达标,持股成亚员工就能拿到奖励。计划今医这显现出苏宁环球对转型的背后比看重。但这两份员工持股计划对于生物医药科技板块设定的年前考核标准却与公司之前宣称的转型目标相差甚远,这也反映出生物医药转型在苏宁环球体系中的洲第足总尴尬:重视程度很高,但步子并不大。品牌
早在2016年,美占苏宁环球就宣布转型医美并在当年设立了50亿元的苏宁收入产业投资基金,去年上半年更宣称要让医美业务五年内成为公司第一主业,环球豪并打造亚洲第一医美品牌。连发两份但截至到今年年中时,员工医美苏宁环球在医疗美容行业的收入仅为7491万元,占总收入6.62%。
“虽然医美基金成立的比较早,但上市公司真正做这块业务还是在2021年医院注入上市公司开始的。向医美转型的方向是肯定的,但这有一个过程。可能在外界看来我们确实有点慢,但我们相信走得稳才能走得远。”苏宁环球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该人士还表示,公司后续除了考虑医美医院运营外,还希望能把中上游的医美产品也做起来。
接踵而至的两份员工持股计划
2022年9月14日,苏宁环球披露《2022年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下称《第二期草案》)。根据该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分三期解锁,各期对应的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为:以2021年度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为基数,2022年、2023年、2024年扣非净利润增长率或复合增长率均不低于15%;或各年度生物医药科技板块(含医美)净利润增长率或复合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5%、10%、10%。
一个月后,苏宁环球又于2022年10月19日披露《成长共赢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下称《共赢草案》)。根据该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分三期解锁,各期对应的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为:以2022年度公司扣非净利润为基数,2023年、2024年、2025年扣非净利润增长率或复合增长率均不低于15%;或各年度生物医药科技板块产品营业收入增长率或复合增长率均不低于30%。
一个月的时间推出两份员工持股计划,这引发了深交所的关注。10月28日,深交所对苏宁环球下发关注函,要求苏宁环球结合两期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背景及目的、激励对象及考核指标的差异等,说明短期内推出两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原因及主要考虑。
深交所提出如下要求:一、说明短期内推出两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原因及主要考虑;二、说明两期员工持股计划设置的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差异较大的原因;三、说明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的任职情况、岗位职责、具体贡献等补充说明参与对象的选取方法及其合理性;四、说明公司各期员工持股计划所持上市公司权益是否合并计算及依据;五、说明此次员工持股计划是否存在变相利益输送的情形,是否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利益。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两份员工持股计划中,苏宁环球都对生物医药业务设置了单独的条件:哪怕公司业务整体表现不佳,只要生物医药科技板块增长达标,员工照样能拿到奖励,这似乎体现出公司对转型的看重。但从员工持股计划对生物医药科技板块设置的约束条件来看,公司对生物医药科技板块的增长要求却与公司此前宣称的转型目标相差甚远。
根据第二期草案,2022年至2024年生物医药科技板块(含医美)净利润增长率或复合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5%、10%、10%就可以达到考核标准。根据共赢草案,各年度生物医药科技板块产品在2023年至2025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或复合增长率均不低于30%可以达到考核标准。公司2021年年报中并未提及医美业务的经营利润,但公司去年收购三家医美医院时曾披露,三家医院2020年的净利润合计为2094万元,并承诺2021年至2023年每年净利润总和分别不低于2152万元、2546万元、2748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医美业务的收入为7491万元。以此推算,苏宁环球的医美业务几年后在利润不用过亿,收入不用过五亿的情况下就能轻松实现考核目标,这与公司此前对外宣传的转型目标相差甚远。
早在2016年,主营房地产业务的苏宁环球就宣称要转型医美赛道。当年7月,苏宁环球公告与大股东苏宁环球集团成立医美产业基金,总认缴出资额高达50亿元。2021年上半年,苏宁环球董事长张桂平在接受调研时公开喊出了“5年内实现医美第一主业,五年后医美唯一主业”的目标,并要打造亚洲第一医美品牌。这样的转型目标与目前的考核标准显然并不匹配。
更何况完成考核还有捷径可走。在目前医美业务低基数的状态下,公司只要后续几年间发起生物医药科技板块的收购,就可以通过外延收购轻松达到考核标准。
今年7月18日,苏宁环球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苏宁环球健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深圳中科华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瑞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完成正式收购。如果这两家公司是盈利的,那将大大降低员工持股计划的实现难度。“员工持股计划确实没有排除外延达成考核标准,但我们更希望是内生增长。”苏宁环球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多年转型进度缓慢
自2015年开始,苏宁环球开始了“去房地产化”转型,触手伸向了文产、医美等诸多板块。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房地产依然是公司的绝对主业。即便在近几年房地产业务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苏宁环球的房地产业务占比也在85%以上。去年上半年,公司曾喊出响亮的转型口号,但到目前为止还缺乏令人振奋的举动。
“虽然医美基金成立的比较早,但上市公司真正做这块业务还是在2021年医院注入上市公司开始的。向医美转型的方向是肯定的,但这有一个过程。一直以来,苏宁环球坚持稳健发展的理念,但我们相信走得稳才能走得远,不希望走的过程中突然一个大浪导致措手不及。”苏宁环球相关人士说。她表示,公司并不排斥外延扩张,但现在的市场格局下,外延收购往往会带来比较高的商誉。而且,医美行业现在查税动作很大,这也使得公司考虑收购时更谨慎。
“无锡的医美医院因为2013年-2016年时的税收问题遭到了处罚,那时候无锡的医院并不是我们在经营,我们现在正在积极协调原股东来承担自己责任。”该人士说。
而该人士和记者交流时所提及的医美医院遭查税事宜,确实是医美行业近期的一大关注焦点。2021年6月,公安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里面提出重点整治医美行业不良经营行为和财税不合规乱象。今年,上述监管执法力度非常严格。不止苏亚医疗,自2022年以来,杭州古名文化、杭州祯爱医疗等至少16家医美公司都因偷税被重罚。且此次清查一直查到2013年,稽查力度之强显而易见。
“公司现在的考虑,是觉得只做医美行业的下游医院竞争更加激烈,利润率也比较低。公司正努力向医美行业的中上游延申,希望中上游产品能做起来。”她说。
不过,医美上游行业一直以进入门槛高著称,苏宁环球能否顺利入局上游还有待观察。“大部分注射类医美产品及光电类医美器械都属于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三类居多),进入门槛高,审批周期长。针对第三类器械,无论境内、境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均需要在国家药监局进行注册申请,产品检验(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监测)、产品临床验证(如有规定可申请免临床)、质量体系考核申请。根据这一特征,企业的先发优势很重要。”(香港)分析师杨晓琴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娱乐)
-
据美国航天局NASA)21日表示,美国“猎户座”飞船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后,于当地时间11月21日抵达月球,并继续向绕月轨道前行。“猎户座”飞船于当地时间11月16日发射升空,搭载着美国 ...[详细]
-
界面新闻从8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9月1日-3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今年大会的主题是“智联世界元生无界”,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本届大会实行注册预约制, ...[详细]
-
今日0时至14时 西藏新增确诊病例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07例
8月26日16时,西藏自治区举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据介绍,8月25日0时至24时,西藏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3例其中拉萨市45例、山南市1例、林芝市8例、昌都市26例、那曲市3例 ...[详细]
-
国家发改委: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加大对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力度
据中国网,8月26日,国务院就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有关情况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介绍,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的举措,要求全面落实低保扩围政策、 ...[详细]
-
转自:中国电子报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建设地位于四川成都。创新中心面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前端采集、内容制作、编解码、网络传输和行业应用,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详细]
-
平安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恒生科技为基,周期消费辅助。此轮港股估值修复行情,市场的博弈点与资金关注焦点都集中在恒生科技上,所以恒生科技无疑是此轮反弹行情的重中之重。另外,以能源与高耗能细分领域为代表的周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8月26日消息,指数早盘窄幅震荡,创指围绕平盘线上下波动,题材概念走势活跃,旅游、CRO、酿酒等大消费板块走强,煤炭、石油、航运等周期股回调;午 ...[详细]
-
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即将召开,这次是惊喜还是惊吓?华尔街如何备战?
来源:金十数据 一年一度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即将召开,这次是惊喜还是惊吓?一年一度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将于美东时间8月25日-27日举行,主题围绕“重新评估经济和政策约束”Reassessin ...[详细]
-
计提减值准备超10亿元!上半年净利大降7成 东方证券目标价遭同行“三连降”
上市券商的2022年中报业绩,已经陆续披露完毕。各家券商非银分析师们也陆续发出了对主要券商的业绩点评。2022年上半年,各家券商的业绩意料之中的“惨淡”,整个券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几乎都在下降。其中,手 ...[详细]
-
2022年7月我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同比增长11%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26日消息,2022年7月,我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39151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9311亿元,进口15155亿元,顺差4156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