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取消险”“隔离险”争议看保险市场怎样实现良性发展
原标题:【专家观点】从“取消险”“隔离险”争议看保险市场怎样实现良性发展
来源:工人日报
“取消险”“隔离险”引发争议和纠纷,取消险既有消费者未深入了解条款的从隔场样原因,也有保险公司说明条款不充分的离险良性原因。消费者只有买到合适的争议保险才能获得预期的保障并对保险产生信任,保险公司只有通过服务获得良好的看保市场信誉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是险市保险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础。
7月以来,实现部分旅游热点城市相继出现新增新冠阳性病例,发展不少人的取消险出行计划面临取消或延期。在相关机票、从隔场样酒店等订单退订的离险良性过程中,有人吐槽提前买的争议“取消险”因不符合合同条款而理赔受阻。
网购时买份退货运费险、看保旅行时买份旅游意外险……时下,险市购买保险产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抵御风险的实现一种选择。然而,有些保险理赔起来并不容易,由此不禁产生“保险有用吗”“还有必要买保险吗”之类的困惑。除了“酒店取消险”,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新冠疫情隔离津贴”等保险产品中。
买保险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但如果遇上理赔难甚至理赔纠纷,这种安全感就会大打折扣。
问题出在哪里?
这既有消费者未深入了解条款的原因,也有保险公司说明条款不充分的原因。消费者要明白,保险不是万能的,不能“望文生义”,认为买了保险后相关的损失都能得到理赔。
首先,消费者在投保时要想清楚面临的风险和保障需求,不能仅看产品名称、盲目购买与自身需求不符的产品。
“酒店取消险”的保险责任通常表述为,因“保险责任”条款中所列明的原因导致客人无法按期使用酒店服务而取消所预订的客房,造成预付房费损失,保险公司按约定赔偿。比如,客人遭遇意外、突发重病、酒店遭遇火灾或爆炸等,这通常是突然发生且无法预见的。
具体而言,消费者因受疫情影响而取消出行计划,由此导致的损失能否得到赔付,要看条款约定。例如,有些条款中写明“被保险人未能提供旅行社、酒店出具的证实押金不可退还或罚金的证明原件”不予理赔,有些案例中酒店已全额退款,保险公司就不需要赔付了。因为财产保险只对被保险人实际发生的物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即有损失才有赔偿。
其次,不同保险公司的条款约定有差别。有的条款既承保非被保险人自身原因导致的损失,也承保自身原因导致的损失;有的条款承保范围相对狭窄。实践中,保险消费者容易忽视条款,把“取消险”理解为可以随意取消预定,不想出行就可以全额退款或者通过保险获得赔付,这是不准确的。
与“取消险”类似,“疫情隔离险”在投保与理赔过程中也有相同情况。“隔离不用愁,在家躺着数钱”“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这是一些消费者对“隔离险”的想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有的产品在条款中约定的隔离赔付情形仅包括集中隔离,不含居家隔离;有的产品仅承保被保险人由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导致疑似感染或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肺炎被依法依规实行强制隔离,并且不含无症状感染者……
在消费者提高对保险的认知的同时,保险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在销售时更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并严格履行条款说明义务。
销售误导是时下保险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实践中即使没有刻意误导,但未按规定说明条款,也是不合规的。例如,有网销平台在“酒店取消保险”的产品说明中只显示一行灰色小字“可承担取消订单90%的房费损失”,只有打开购买链接后才会出现合同条款,其中仅免除保险公司责任的约定就有10多项。
按照我国保险法的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保险合同的,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公司责任的条款,保险公司应当在相关单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实践中,很多纠纷恰恰是因为保险公司及其从业人员未能向客户充分说明条款引发的。可以提醒消费者的是,保险纠纷发生后,如果保险公司不能证明自己对免除自身赔付责任的条款作出过提示或者明确说明,则该条款不生效,保险公司也不能以此为由主张不承担保险责任。
消费者只有买到合适的保险才能获得预期的保障并对保险产生信任,保险公司只有通过服务获得良好的市场信誉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是保险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础。
有鉴于此,监管部门也在积极作为。中国银保监会今年2月发布《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保险公司规范销售及宣传行为。其中特别提到,保险公司在设计保险产品过程中,要以保险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基础,合理设定责任免除和理赔条件;不得以博取消费者眼球为目的,进行片面宣传和恶意渲染炒作;保险公司应充分履行说明义务,对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以及理赔条件等进行说明……
从保险业发展阶段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和地区,保险制度越完善,人均保单拥有量越多。因为这一阶段人们的最大需求就是安全与保障。当前,商业保险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保险能够更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给人们带来更多保障和心安。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休闲)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1月22日消息,大盘今日震荡下行,沪指午后冲高回落,创业板指盘中一度跌超2%。板块方面,受利好刺激,中字头股票午后直线拉升,教育板块全天强势,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彭 妍去年四季度以来,在促消费政策密集推出、落地见效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不少银行机构提早布局,加大消费贷的 ...[详细]
-
“数字经济”频频现身券商报告 三大细分领域有望成为2023年投资亮点
酒业内参/王蒙 据消息,截至2023年1月2日23时,巽风数字世界注册用户数正式突破100万。然而,酒业内参在1月3日早上尝试登录巽风数字世界,软件却一直停留在登录页面,无法进入程序。截至发稿,多名用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香港)发布研究报告称,予03799)“收集”评级,由于不及预期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下调2022-24年每股盈利预测至0.258/0.283/0.311元人民币,目标价5港元,股价催化剂为乐虎销售的 ...[详细]
-
1月3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喜茶高管团队发布全员信。信中回顾了从2012年创业开始,过去十年喜茶在产品、品牌、数字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节点,及其对行业的影响。“喜茶品牌的核心就在于从生活激发喜悦”,喜 ...[详细]
-
隔夜要闻:XBB毒株登顶美国经济再添不确定 大空头原型称美处于衰退之中 美汽车业开启烧钱时代豪赌电车转型
隔夜要闻:XBB毒株登顶美国经济再添不确定 大空头原型称美处于衰退之中 美汽车业开启烧钱时代豪赌电车转型 2023年01月03日 05:27 环球市场播报 ...[详细]
-
河南:取消和调整房地产过热时期妨碍消费释放的限制性政策,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化
转自: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孙守刚介绍,要稳住房地产投资。其中核心就是全面落实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政策措施,全力保交楼、稳预期、拓供给,着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信心,促经济。2023年1月3日,河 ...[详细]
-
刘强东:明年1月起京东高管降薪10%-20%、100亿投向基层员工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表示,要对员工和高管待遇推行“一升一降”措施。时隔两年,刘强东再次发布全员信。11月22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表示,要对员工和高管待遇推行“一升一 ...[详细]
-
国家邮政局:元旦假期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投快递包裹超21.3亿件
2023年1月1日,石家庄,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河北新乐市分公司分拣车间,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视觉中国 图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元旦假期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全国邮政快递业共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