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窗广告“攻陷”汽车屏幕 网联时代驾驶安全需加强护航
证券时报记者 郭博昊
一则汽车中控屏幕出现弹窗广告的攻陷消息冲上“热搜”。中控屏幕作为重要的弹窗人机交互界面,不仅显示着诸多车辆信息,广告还是汽车强护一些重要功能的操作平台。在行车过程中出现广告弹窗,屏幕可能会分散驾驶人注意力,网联增加驾车安全风险。时代
广告弹窗惹争议
近日,驾驶汽车中控屏使用导航功能时出现弹窗广告的安全消息引发热烈讨论,据曝光的需加照片显示,弹窗内容是攻陷该汽车品牌的官方促销信息,非第三方软件推送。弹窗记者多番向该汽车品牌方确认,广告“此前广告推送的汽车强护确是厂家行为,现在已经停止推送,屏幕后期不会再有类似推送行为。”客服人员表示。
多位车主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行车中出现遮盖中控屏大面积的弹窗,非常影响读取中控屏信息,关闭弹窗又会造成驾驶分神,影响驾车安全。事实上,汽车中控屏出现弹窗广告已非首次,某造车新势力就曾因推送弹窗广告受到大量质疑。最终该车企撤回了相关推送,并承诺不会在车机系统上再次推送广告。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因汽车中控屏弹窗引发交通事故,应追究弹窗信息、广告发布方责任。但这并非易事。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研究员郭旨龙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要明确车企、操作系统和软件开发者对广告投放方式的审核义务,以及违反义务的责任承担方式,包括不合格广告引发的行政监管责任、不适格广告导致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若弹窗信息发布方未提前告知弹窗广告的存在,或利用不公平的格式条款等方式投放足以使车机系统及其中软件无法正常运行的广告,其便存在过错,或需承担一定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9月30日,由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下称《规定》)正式施行。《规定》提出,要以服务协议等明确告知用户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具体形式、内容频次、取消渠道等,充分考虑用户体验;还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并确保弹窗广告一键关闭。郭旨龙指出,上述条款有助于增强驾驶员对弹窗的了解和预期,利于其快速便捷地关闭弹窗广告以继续使用车机功能,减少弹窗广告对驾驶员注意力的占用。“但是对于如何衡量不同场景下弹窗广告的‘科学性’,《规定》没有进一步作出要求。”郭旨龙指出。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导、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向记者表示,在现有的政策法规体系下,需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在落实相关规定的过程当中,提高对于安全设计要求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业务和安全产生冲突时,应严格遵循安全优先原则。盘和林认为,用户应该对弹窗广告具有知情权、同意权,且弹窗广告不能妨害车辆驾驶安全。车载系统对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车载应用、网页链接、弹窗广告等方面还需相关部门出台专项规章制度来规范。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未来类似的问题将越来越多,此时,法规红线是降低安全风险的核心关键所在。
个人隐私无处可藏?
对于汽车屏幕的弹窗广告,有车主向记者表达了更深的担忧,“随着汽车智能化不断增强,为提高广告投放精准度,企业是否会通过车内传感器收集车内人员的图像、语音信息,记录车辆定位、行驶轨迹等内容,造成个人隐私泄露等诸多侵权问题?”受访车主表示。
有此番担忧的车主并非少数,J.D. Power(君迪)与《环球时报》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消费者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意识与顾虑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厂商能否妥善保护个人敏感信息整体信心不足。其中,高度介意个人敏感信息被智能网联汽车收集、使用和共享的受访者比例高达77.4%。
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主任王琰表示,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保持在15%左右,预测2025年市场渗透率超过75%以上。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将进入高速普及期,给相关数据安全保障提出更大挑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辛克铎也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中的传感器、摄像头等会采集大量信息,网络与数据安全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基础问题。
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安全认证专家、律师白宇思向记者表示,我国首部针对汽车数据安全制定的法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下称《若干规定》)的实施,能有效降低汽车数据处理者以“默认收集”的方式私下获取用户信息。同时,在处理数据时征得用户同意,也增强了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但当前汽车数据安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仍有完善空间,该领域司法实践同样存在一定挑战。“相关部门应持续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政策体系,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强化该领域的统筹管理和规范引领。此外,行业协会、标准委员会等机构也需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白宇思认为。
吴沈括也指出,在政策法规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获取产业反馈,有效捕捉和发现潜在风险,并且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调整。
数据合规使用仍待细化
不可否认,数据拥有极大的价值,但在公共利益与汽车数据处理者利益之间的调和是一个重大难题。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合规业务部管理合伙人宁宣凤向记者表示,数据要素按照持有主体的不同,划分个人信息、企业数据以及公共数据三类,在不同类型范围内,再进行一般、重要、核心三等数据级别的划分。具体而言,在个人信息权益范围内,充分保障个人的权利,在商业数据权益范围内,保障数据衍生权益;在公共数据权益范围内,打造数据公共数据资源池,优化公共数据开放目录,不断探索公共数据共享开放的经济模式。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捷菲指出,数据分类分级是数据安全治理工作的基础,明确数据应用主体,确定不同类别的数据产权归属和使用权限,制定相关分级指标,明确不同等级数据的流通范围、使用规则和治理强度,平衡数据应用于安全保障需求,在可控成本范围内探索数据安全治理主体责任边界,保障安全红线,合理制定安全管控范围和方法。
郭旨龙则建议,在数据合规使用方面,除了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监督;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还应规定个人信息侵权的举证责任倒置,即个人信息权益因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受到侵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探索)
-
创业板30家央企上市公司名单来了,监管层两天三度表态聚焦国企估值体系,与高质量发展殊途同归
11月22日,中字头概念股迎来久违的高光时刻,集体大涨,如、、午后秒板。截至收盘,中字头概念股指数大涨3%,创一年多来新高。部分央企ETF成交额也大幅提升。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相关监管表述也非常集中 ...[详细]
-
在乌克兰身亡的英国退伍军人海外网4月29日电 据英国天空新闻网29日报道,几天前,一名36岁的英国退伍军人在乌克兰身亡。这是俄乌冲突发生以来,首次有英国公民被证实在乌身亡。此外还有一名英国男子在乌失踪 ...[详细]
-
突发!俄边防站遭炮击!俄军摧毁基辅一兵工厂!A股大爆发,4月牛熊榜出炉马爽 中国证券报 4月29日,A股港股集体大涨。沪指重返3000点上方,创业板指大涨超4%,恒生科技指数涨近10%。从A股盘面上看 ...[详细]
-
16个“北上广深成渝”资讯博主全在湖南发帖!微博营销号暴露真实地址
上游新闻4月28日,新浪微博官方发布公告,上线“展示用户IP属地”功能。今天4月29日)有微博网友发帖曝光一批冒充北上广城市资讯的博主,虽然发帖内容是在北上广吃喝玩乐,但IP显示他们的发帖地址在湖南。 ...[详细]
-
上海、合肥、南昌提出要求 抵达当地未满5天不得进入商超等公共场所
11月22日,上海发布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措施,要求来沪返沪人员抵沪不满5天者,不得进入餐饮服务含酒吧)、购物中心含百货店)、超市卖场、菜市场、美容美发、洗足)浴、室内健身、歌舞娱乐、游艺厅、网吧、密 ...[详细]
-
储户1.1亿存款消失?青农商行回应:付款操作严格遵循央行相关规定
日前,“山东男子1.1亿存银行竟全消失”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涉事银行在其官方头条账号上对此事做出回应,称报道中“手握公司银行账户U盾,自己没操作,账户里的钱却被转走了”与业务事实不符。每经记者 肖世清 ...[详细]
-
解读|政治局会议释放新信号,关乎股市楼市、平台经济、经济目标
3、二线为布局重点,长三角热度持续01拿地同比下降55.9%房企拿地分化显著2022年1-4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3626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55.9%。TOP100门槛值为12亿元,较202 ...[详细]
-
图片来源:中国生物Q1:国药奥密克戎株灭活疫苗前期试验效果如何?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云涛介绍,根据我们前期临床研究数据来看,针对奥密克戎株的灭活疫苗能够有效产生抵抗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根据预期 ...[详细]
-
近日,家住重庆高新区巴福镇的陈先生在群里看见一个网站,怀疑是诈骗网站,于是上网举报,不料遇到“假警察”,被骗5万余元。11月18日,陈先生被拉进了一个关于投资理财的QQ群,随后群里发来了一个关于投资理 ...[详细]
-
专家认为,目前欧盟失去了更有性价比的能源使用权。能源问题是俄欧博弈焦点,但双方近期的能源贸易却依然热络。独立研究机构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的最新报告显示,自乌克兰局势发酵以来,俄罗斯通过船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