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接续更新“政策包”鼓励积极生育
转自:北京商报
1月11日,政策包深圳市卫健委发布了公开征求《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的各地更新鼓励意见,明确按照递进式差异化的接续积极补贴思路进行育儿补贴。按征求意见给出的生育补贴标准计算,如生育三个孩子累计可领取补贴37500元。政策包值得关注的各地更新鼓励是,该政策不仅对“二孩”“三孩”发放生育补贴,接续积极还有对“一孩”的生育补贴。
事实上,政策包不仅是各地更新鼓励深圳,山西、接续积极陕西、生育云南等多地均已出台鼓励生育“二孩”“三孩”的政策包补贴政策。此外,各地更新鼓励各地还相继出台住房、接续积极育儿等相关措施并正在逐渐优化,用组合“政策包”落实国家生育政策,推动从生育到积极生育。专家表示,政策的扶持可以缓解当下生育率低的问题,但生育政策的调整优化也是个长线工作,需要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共同发力才能持续显效。
生仨娃累计补贴37500元
此次征求意见的《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提出,综合考虑深圳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婴幼儿养育成本等因素,按照递进式差异化的补贴思路子女数计算原则。按照一对夫妻生育存活子女的数量计算,双胞胎、多胞胎按子女个数分别计算,超过3个子女的按第3个子女的标准计算。再婚夫妻生育子女的,按本次婚姻实际生育子女的数量计算;如与原配偶有生育行为且子女未满3周岁的,该子女按上次婚姻生育子女的数量计算。
该办法初拟的深圳市育儿补贴标准为: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三年累计发放补贴75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2500元;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另外每年发放2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1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3667元;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6333元。
按此计算,如生育三个孩子累计可领取补贴37500元。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深圳作为沿海城市,本身财力资金等各方面都相对雄厚,有更大的财力支撑,深圳大手笔的补贴金额和涵盖‘一孩’的补贴范围,也是留住年轻人才的一种未雨绸缪的举措”。
多地已行动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深圳之前,已有多地出台鼓励生育“二孩”“三孩”的补贴政策。
在《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前一日晚间,山东省济南市也发布了积极实施“三孩”生育的政策:“按照生育要求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在休假方面,女方享受158天产假,配偶享受不少于15天陪产假。”
2022年11月1日,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人民政府就明确对符合政策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夫妻,一次性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补助,并对符合政策生育的“二孩”和“三孩”家庭,按照“二孩”600元/月、“三孩”1200元/月的标准发放育儿补贴。由此,宁陕县也成为国内第一个经现金补贴涵盖所有生育家庭的地方。
在更早的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后不久,四川省攀枝花市就印发了《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明确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发放现金鼓励生育的城市。
此外,云南省、黑龙江省大庆市、浙江省温州市也相继出台了生育补贴政策。
云南省对“二孩”“三孩”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年度发放800元;黑龙江省大庆市对两个子女的家庭每月补贴300元,3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每月补贴500元,都可享受36个月;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对有第三个孩子的家庭每月发放500元直至孩子3周岁;陕西省汉中市对符合生育政策的“二孩”和“三孩”一次性发放2000元和1万元生育补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对“二孩”每月补助500元,“三孩”补助1000元,直至孩子3岁;甘肃省临泽县对“二孩”每年发放5000元育儿补贴,“三孩”每年发放1万元。
从各地的政策来看,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补贴金额反而更多,对此王鹏认为,“这和当地的人口构成和产业结构有着一定的关系,中西部地区可能外出务工的人口较多,虽然经济水平不高,但是财政压力也相对没有那么大,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鼓励生育”。
生育补贴之外的“政策包”
事实上,在鼓励生育中也有不少的省份在住房、育儿等方面发力。
在保险保障方面,江苏省明确女职工生育“二孩”产假期间,按照企业为该女职工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的50%给予补贴;“三孩”按照80%给予补贴,补贴月份从生育“二孩”或“三孩”第一天所在月份起算,共补贴6个月。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合伙人赵衡分析认为,未来仍可以继续加大生育保险的覆盖力度。他建议,在医保方面,将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也是促进生育,缓解生育群体压力的重要举措。
在托育服务方面,山东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学前教育有关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托育服务机构按照当地政府普惠指导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各市、县(市、区)依据实际收托数,对“二孩”“三孩”保育费给予分档补助,标准不低于每人每月300元。
河北省衡水市则对符合政策生育第三个子女的产妇给予5000元分娩补贴。对在市域内登记备案的托育机构入托的符合政策生育的3岁以下婴幼儿,给予托育机构补贴,充抵托育费用,第一个婴幼儿每人每月300元,第二个500元,第三个800-1200元。
在住房支持方面,湖北荆门对东宝区、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漳河新区三区购买首套或改善型普通住房的发放购房补贴,“二孩”家庭一次性补贴2万元,“三孩”家庭一次性补贴4万元。
“鼓励生育是应该多元并举的,有些地区的市民购房需求并不是很强,现金帮助更大,而有的地区市民则需要住房优惠和减税政策,当地政府应做到全面考虑。”王鹏表示,“但是生育政策的调整是个长线过程,虽然在不断优化,但仍有一些难点,如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国家和企业、社会共同发力,合力去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张晗
(责任编辑:娱乐)
-
来源:经济参考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是中国外贸数字化转型的‘窗口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在发言中提出。她进一步分析,当今,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发展模式、竞争手段都在向数 ...[详细]
-
转自:上观新闻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1月11日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龚正说,上海将着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聚力建设双向开放“三大平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丁蓉年味渐浓,全国各地年夜饭预订火爆。《证券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不少酒店、餐企的年夜饭已经基本订 ...[详细]
-
辉瑞Paxlovid医保谈判未成功,正推进本地化生产!有专家称国产后能否降价需看定价权在谁手中
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已经上市近一年、公认疗效较好的新冠口服药辉瑞Paxlovid愈发引起大家关注。今年3月31日后,Paxlovid医保临时报销政策将到期,Paxlovid能否正式进入国家 ...[详细]
-
越来越多时尚品牌在疫情后海外消费回流的趋势下加码中国市场,除了开设销售成衣和包袋配饰的门店,它们的扩张还延伸到了餐厅和咖啡馆,涉足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城市。最新的动作来自Maison Margiela和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杨朝清近期,一则短视频冲上热搜:浙江金华的严女士在国外工作,已有3年没有回家,日前她悄悄回到金华,没向父母透露半点风声,还化身送药人员,只为给父母一个惊喜。爸爸一开始礼貌对待,认出女儿后,当即号啕大哭 ...[详细]
-
身边没有无症状感染者?张文宏:“那是瞎说”!“药用起来才会有效,不要像宝贝一样藏起来”
据上观新闻8日报道,我国新冠疫情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怎样挽救更多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生命?昨天举行的第二届光华论坛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作了主题演讲。在他看 ...[详细]
-
11月21日,港股大盘缩量回调,下跌336点或1.87%,收报17,655点。恒生科指下跌2.96%,收报3,631点。大市成交金额减少1,102多亿港元,港股通录得47.17亿港元的净流入。总体上, ...[详细]
-
乌克兰国家通讯社12日报道称,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当天发布消息称,截至当地时间1月12日上午,乌全境电力缺口较大,尤其是早晚时段,为了确保能源系统的平衡,所有地区都采取了限电举措,其中有9个地区采取了紧 ...[详细]